上海海事大学:“大思政课”助力航运人才培养

光明日报记者 颜维琦 任鹏 光明日报通讯员 焦玉玲
“上海洋山深水港被誉为港口建设的‘珠穆朗玛’。大家知道它有哪些地理优势,在选址和建设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故事,遇到了哪些困难,建成后取得了哪些卓越成就?”“洋山港四期码头依靠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运转,这种高度智能化、自动化得益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11月10日,在洋山港四期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现场,上海海事大学30位师生代表通过现场教学课了解洋山港的“闯关升级”历程,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就。
当天,上海海事大学举行“大思政课建设与高质量航运人才培养”研讨会,来自20余家单位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及“大思政课”指导老师观摩了这堂现场教学课。
参与此次课程教案设计的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尹兴告诉记者,洋山港“大思政课”教学设计,分为“协调建设、开放发展、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共建共享”五个部分,融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相关章节知识点,凸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优势。
“把思政课的教学现场搬到了现代化全自动码头,搬到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通过现场参观、体验国际化港口,激活‘大思政课’的生命力。老师们精心准备的课程导入和互动,让课堂的共鸣感很强。”谢丹慧是上海海事大学2022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听完课兴奋不已,“这是一次奇妙的体验,也加深了我们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更坚定了投身海洋强国建设的决心。”
记者了解到,今年2月,上海海事大学入选上海市“大思政课”重点试验高校。学校以重点试验高校建设为抓手,着力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大思政课”教育教学体系。利用暑期组织学生深入上海本地和福建、青岛等地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把“大思政课”的课堂搬到船上、码头、涉海博物馆、红色航运地标,把船长、轮机长请进课堂,开展“大思政课”教育。
经过半年多的建设,上海海事大学已与10家单位签订“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协议,包括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古田会议纪念馆、古田干部学院、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海事大学校史馆、洋山边检站等。通过建立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育人模式,不断增强思政课吸引力、说服力。
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记宋宝儒告诉记者,上海海事大学是一所航运特色鲜明的高校。上海海事大学将充分运用新时代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上海得天独厚的航运、海洋资源,打造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
👇立志愿陪伴高考生及家长度过高考👇
【高考升学群】
群内不定期分享高考升学资讯、教育政策
高考系列直播、择校指南、专业推荐介绍
高考各科提分必备技巧、学习资料共享等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添加豆豆老师
回复“省份/学校名称+高考”
即可加入相对应的升学群
★微信搜索小程序:立志愿
🟠【找大学】院校信息,985/211/双一流院校等
🟠【选专业】专业信息,清晰了解专业具体情况
🟠【高考选科】三个维度,帮助考生自主搭配学科
🟠【学业管理】学业剖析,定目标找差距圆梦大学
🟠【一键查询】输入分数,一键查看能上的大学
🟠【智能填报】志愿神器,AI大数据+冲稳保策略
🟠【学业评测】免费测评,五大维度快速认知自我
🟠【直播课堂】填报技巧,支持无限次重复回放
🟠【专业指导】量身定制,不浪费高考每一分
🟠【高考资讯】高招政策,高考实时资讯全掌握
🟠【志愿客服】在线解答,高考咨询一键接招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