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0-400-005
高三家长微信群
|
小程序
|
关注我们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宁夏
青海
陕西
山东
上海
山西
四川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院校对比

苏州职业技术大学

收藏
曾用名: 苏州职业大学,苏州市职业大学

专科(高职)丨理工类丨公办

官方电话: 0512-66507345,0512-65213474

官方网址:http://www.jssvc.edu.cn/ http://zhaosheng.jssvc.edu.cn/

立志愿官方咨询群: 加入家长交流互助群

院校介绍

苏州职业技术大学

苏州市职业大学是1981年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市属公办高职院校,是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11年的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和1912年的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学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勤、勇、忠、信”校训,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立足苏州、扎根苏州,坚持“与产业共生、与企业共进、与城市共发展”,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产教融合为主线,以科教融汇为驱动,培养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所需的高适应、高复合、善创新、高成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努力打造与苏州城市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全国一流职业学校。

  学校设有12个学院(部),涵盖电子与信息、装备制造、财经商贸、文化艺术、教育与体育等专业大类52个招生专业,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4800余人。专任教师860名,其中正高职称60名,副高以上职称362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比88.84%。现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94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校长奖1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对象1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1名,全国技术能手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2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8人,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55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科研团队12个。

  学校以培养面向产业高端的高技能人才为己任,坚持“产业发展到哪里,办学就跟进到哪里;产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提供什么样的高技能人才支撑”的理念,主动对接苏州“1030”产业体系和“311”服务业体系,大力发展机器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专业群,持续优化专业布局,打造人才培养特色。现有教育部重点专业和教改试点专业3个,省高等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3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A类项目1个,省高水平骨干专业3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9个。主持建成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获批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4门、“十三五”“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8本,入选国家级现场工程师项目1个。现有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省级在线精品课程16门。获教学能力大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11项,省级一等奖41项,技能竞赛成绩居于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地合作,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需求的深度对接。联合吴中经开区、汇川牵头组建“苏州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教融合体”,入选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联合复旦大学和长电科技牵头成立“全国先进半导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与博众合作的现场工程师项目入选国家第一批现场工程师立项项目;与汇川共建国家级区域开放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牵头成立苏州市现代装备制造、现代光电、人工智能、机械行业智能机器人4个职业教育集团,与行业知名企业、行业协会共建低空经济、机器人等产业(企业)学院32个,共建校外实训基地377个,获批三项国家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校地合作与产教融合在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深度推进,展现出蓬勃向好的发展势头。

  学校坚持将科技创新与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紧密结合,坚持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协同推进。现有国家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研究基地)7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基地、服务平台)11个。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40项;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2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授权发明专利248项,实用新型专利548项。

  学校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有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大运河(江苏段)文旅融合研究协同创新基地、石湖智库等研究院所,在多个领域为地方经济建设、政府决策和行业企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并承担课题研究,为吴地文化传承保护、丝绸工艺传承与创新、苏州古城墙恢复重建、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产业经济发展等作出了重要贡献。石湖智库通过“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4A级评定,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名单,2023,2024连续两年获评CTTI智库最佳案例和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是唯一入选的高职院校智库,2024年入选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端智库联盟成员单位。

  学校持续打造质量水平更优、社会贡献更大、群众认可度更高的高等继续教育。建设国家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江苏省高校银龄学习中心、苏州市社会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等,产教融合和社会公益类培训年均超过10万人次。推动职继协同创新,助力全龄友好学习型城市建设,创建“智学苏州”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苏州市民学习地图和数字乡村服务资源池,近五年老年教育、社区教育项目惠及600余万市民,市民终身学习服务覆盖率超过90%,获评教育部社区教育“能者为师”特色课程和“智慧助老”优质工作案例,入选教育部首批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建设名单及典型案例。

  学校主动融入国家教育对外开放和江苏经济国际化战略,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走出去”提供人才支持。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个,中澳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会计专业项目是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工程。入选江苏外国留学生优才计划、江苏德国职业教育合作联盟、“十四五”江苏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专业等省级品牌项目。成立中巴经济走廊文化交流中心、东南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南非亨通智能制造学院、马来西亚工业机器人学院、霍姆斯格兰学院苏州发展中心,当选职业教育国际化协同发展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牵头建设江苏省教育厅郑和学院项目“中巴郑和学院(伊斯兰堡)”,开展中外职业教育交流。在江苏高校对外合作与交流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中获评A等次,国际化办学案例多次入选《江苏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校企共育海外技能人才做法在国内多所院校推广应用。开展意大利威尼斯、刚果布黑角等友城项目,助力中外友城友谊。

  学校入选教育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校、工信部工业互联网产业人才培养基地,荣获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首批江苏省文明校园、首批江苏省依法治校示范校、首批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省高质量平安校园建设高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模范教工之家、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红十字示范学校、江苏省高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教育信息化先进集体、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江苏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书香校园建设示范点、江苏省涉外办学先进单位、江苏教育新闻宣传工作优秀单位、江苏省社会教育先进集体等称号,连续获评中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中国职业院校智慧校园50强,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管理30强、中国高校产教融合50强、服务贡献卓越高等职业学校50强、国际合作卓越高等职业学校50强等荣誉。

(相关数据截至2025年4月)